继而在临近年末时,利率水平再度上升并又创出阶段性新高。
此次百年不遇的全球经济危机再次彰显了资产负债分析的魅力。其中,在资产方,对外资产、基础设施、以及居民房地产资产迅速积累,构成资产扩张的主导因素。
这是因为,GDP指标存在某些先天性缺陷:一些无效投资(对应的是产能过剩)甚至破坏资源环境的活动都被计入GDP了,从而在财富形成中须将这些部分扣除。这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改革:政府职能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第六,妥善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关键是要通过体制性因素的调整,控制债务增量,削减债务存量。资产负债表被引为主流分析工具之后,便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一方面,应改革行政性强制交易为市场化自愿交易,政府不再凭借强制力直接介入土地资源的交易,而应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土地现有使用者和潜在需求者之间直接谈判和交易,政府只是作为第三方,负责制定交易规则,监督交易行为,提供交易服务,维护好交易环境和秩序。
2007年~2011年,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急剧扩张:国家总资产从284.7万亿元增加到546.5万亿元。全社会的信用紧缩局面,就此形成。正是这多支出的部分,构成法国国家债务的主体。
国家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和基础设施,使经济得以高速发展。教训二: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非常能够蛊惑人心,使大多数人在接受谬误时还一心以为自己把握了真理。教训一:当政权中出现了国际金融财团的代理人物时,就很难防范和抵御。当时法国处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监管之下,法郎几乎不值什么钱,国家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约9亿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
法国国家债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法国在金融现代化改革的旗号下、在向英美国际先进金融体制接轨的口号下,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国家金融主权,从而开始走上一条债务经济的道路,最终导致法国走到今天这一步。在法国国家公共债务问题上,首先得利者是国际私人银行系统。
这时的法国经济基本上控制在国家手中,每年170家大企业在政府的组织下制定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计划。而到今天为止,法国广大民众对此仍然一无所知。蓬皮杜在此前曾受雇于大名鼎鼎的犹太银行家罗斯柴尔德,担任其银行总裁。1978年时法国国家债务也很低,仅720亿欧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2%。
其次获利的是向这些银行购买法国国债的国际金融财团。问题是,这部以反通货膨胀为理由的法律出台之前的1952至1973年近二十年间,法国的通货膨胀率仅3.5%,实在看不出制定这部法律的需要。10年后,法国在实现了经济起飞(包括核计划、空间探索、开发世界上唯一的超音速客机协和飞机、建立核打击力量、发展石油开发工业等)的同时,于1969年归还了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债务。私人银行自从扮演了法国国家中央银行和国家本身的中间人角色之后,即凭空获得了法国国家每一笔贷款的一部分利息,而且这笔利息收入是免税的。
很少法国议员在投票赞成这部出卖法国国家金融主权的法律时意识到其严重性。从这部法律伊始,法国国家的金融结构被改变了。
而私人银行,包括后来迅速扩张的罗斯柴尔德银行规模较小,而且国家规定其20%的资金必须交给国家作为保证基金。所以法国医药丑闻近年来一直不断。
据经济与金融学者彼埃尔-伊夫·鲁杰容在其著作《对1973年1月3日法律的调查》一书中的研究,这部分多出来的额外利息,就是法国今天巨额债务的根源。 谁从法国失败中获利 目前法国国家债务的三分之二的债权掌握在法国境外的银行手中。这样,国际金融势力就无法染指法国金融市场。是注重资本——即加强投资和利润分红,还是注重劳动——即偏向就业与职工利益。也就是说,在1973年之前,法国金融活动都是在法国国家中央银行主导下进行的。1973年1月3日银行法的法律理论基础就是为了限制国家无节制地借款以造成通货膨胀,问题在于六七十年代法国通胀几乎可以忽略不提。
与此同时,社会消费模式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正因如此,法国学术界和政界目前正在对这部法律进行着深刻的反思。
然而这一事实却是政治不正确的,因此至今法国主流学术界和媒体对此噤若寒蝉,不敢对此进行研究和探讨。这部法律的一项关键性条款,就是限制法国国家以几乎等于零利率的方式向法国国家中央银行借款。
法国多名经济学家、甚至包括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认为,如果没有1973年通过的银行法,法国国家预算就是每年都处于赤字状态,法国从80年代至2010年所积累的国家债务也不会超过1940亿欧元,只占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尽管在2012年法国总统大选中,至少有四位正式候选人——包括极左翼的梅朗松、无党派的舍米纳德、右翼的庞德尼昂和极右翼的勒庞,都在他们的竞选集会演讲或竞选纲领上提及这部法律,并不约而同地认为,正是这部法律,使法国陷入了今天的巨额债务陷阱之中。
与此同时,戴高乐在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很快意识到,没有黄金作为美元的支撑,手头拥有大量美元纸币的法国经济与金融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害。国家破产将不再是一句空谈。这是法国体制的黄金时代,核心是国家掌控金融体制,主导经济发展。其理由是为了限制国家无节制地借款,因为无节制地借款必然会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在国际上,美国刚刚使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货币,欧洲的问题。也就是说,法国债务中高达13000亿欧元以上是源于债务利息,也就是源于债务本身。
《银行法》改变了什么 在1973年1月3日法即蓬皮杜—罗斯柴尔德法通过之前,法国国家在戴高乐将军的领导下,一直控制着国家金融主权。就像石油公司靠石油盈利一样,金融财团靠债务牟利。
1973年1月3日银行法是在蓬皮杜担任法国总统时通过并非偶然。当时戴高乐就对政府部长阿兰·佩雷菲特说了这样一句今天看来是走在了历史前面的话:我们向美国付钱,让美国来把我们买下来。
而从这一年开始债务急剧飙升,且再也没有下降过,目前已经达到18703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91.7%。当时法国经济发展主要构筑在就业和工业上。教训三:与美英先进金融体制接轨、必须改革法国金融体制以进一步使法国融入国际社会等美好的口号曾是当时很多法国政治家和学者们的普遍观念。法国经济被债务拖入衰退之中,长期失业人口突破300万。
在这种结构下,法国和国际私人银行体系与法国国家债务没有直接的关系。其模式主要是国家向中央银行无息或低息(利息主要是为维持中央银行本身运行的必要支出,一般低于1%)借款,用于日常行政开支或通过中央银行发行国债,用于建设国家急需的大型基础设施。
其他包括摩根、高盛、巴克莱等国际金融大财团。法国媒体曾报道,在法国卫生部长身边担任顾问的16名专家,全部在、或曾经在、或事后在法国和国际各大医药集团公司里任职,领取高薪。
法国的悲剧,应该可以为正处于金融改革关键时期的中国提供重要的借鉴。这为国际反戴高乐势力通过一场颜色革命——即1968年5月风暴——将戴高乐逼下台埋下了伏笔。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4poxq.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xe2o1/0306.html
上一篇
渗析法提纯胶体(渗析)
有话要说...